文章详情

“低价游”背后的灰色产业链

更新时间:2024-08-17 15:46:51

“40元游桂林”,你敢参加吗?

不久前,“40元4天3晚游桂林”事件再次将低价游现象推向了舆论的焦点。随后,相关旅行社因“非合理低价游”等问题受到了旅游监管部门的处罚。

所谓“非合理低价游”,早在2015年就被旅游管理部门明令禁止。其标准十分明确,例如价格低于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指导价30%以上的旅游产品,即可被认定为“非合理低价游”。近年来,文旅部多次重申,对“非合理低价游”将采取“露头即打”的态度。

然而,“低价旅游团”的问题始终未能彻底根除。那么,问题究竟出在哪里?低价游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产业链?

01 “人”即是财富

“旅游行业的水很深。”已经在旅游行业从业八年的常亮说道。

常亮最初是一名旅游团的大巴司机,曾与多家旅行社合作,之后顺势转行帮助旅行社“拉客”并从中赚取提成。

他所指的那些以低价为噱头,带着一车游客四处游览购物点的团,称之为“购物团”。

他刚入行时就开始带“购物团”。他发现,借助购物点商家的赞助,旅行社几乎可以“零成本”运营。“比如像卖玉石、化妆品的店铺,带四五十个人过去,每个商家按人头支付50元,有时甚至连车费也报销了。”

冯莎在带团的时间更长,早在2014年她就开始带“购物团”。她详细计算了一下:

“比如去桂林,99元一个人,一辆50座的大巴就有5000元收入。车费2000元、司机费400元、导游费300元、最便宜的团餐‘八菜一汤’一桌100元,住宿两人一间,还可以先欠账……”通过极限压缩成本,仅靠游客缴纳的团费,勉强可以保本。

真正的利润来自于带游客购物。冯莎透露,当地的“地接”导游会与本地商家“勾结”,将游客带去“听课”或购物点,推销价格远高于成本价的商品。例如,进价500元的乳胶床垫标价一万五;珠宝的价格更是“没有底线”,在其他地方卖一两千元的玉镯,可能在这里开价五万、十万,“这叫‘玉无价’”。

而且,这些低价团通常对游客的年龄有所限制,参与者大多是中老年人,具备一定购买力。“一车人里只要有几个人购物就可以了。”按照冯莎的计算,以每天参观三、四个购物点为例,每车游客每天能带来超十万元的利润。

在这种巨大利润的驱动下,“99元游桂林”和“40元四日游”已经算是“保守”的了。冯莎表示:“甚至有免费游的。”

02 “宰客”与“长线”难以共存

带了几年“低价旅游团”后,常亮和冯莎逐渐失去了继续带团的兴趣。

“我只是负责组团,赚不到多少钱。”冯莎坦言,自己作为“小团长”,平时的工作主要是转发上级“团长”的信息,协助拉拢游客,基本分不到宰客带来的“暴利”。常亮也提到,他是按照每个游客的人头从旅行社拿提成的,不管带低价购物团还是中高端旅游团,对他而言收入都是固定的。

这些“小团长”还会受到旅行社和商家的“监控”。冯莎透露,由于“讲课”的房间内有监控,她只能在路上私下提醒游客,在购物点尽量别买东西。然而,有一次她的团里有人动心想买,她试图阻止,结果当场被商家怒斥。

与旅行社和商家可以通过“一锤子买卖”宰客不同,小团长们意识到,带购物团并非长久之计。

冯莎和常亮都是通过自己的微信群“拉客”,很多游客都是熟人或熟人推荐来的。比如,冯莎的朋友、深圳的王阿姨就曾被拉进群,参加过“30元广州周边一日游”。

王阿姨很快对“购物团”失去了兴趣。她描述,从早上6点出发,整天连逛3个楼盘,大部分时间都在车上,最后只在海边拍了一小时的照片。更糟糕的是,回家后经常接到楼盘推销电话,她怀疑自己的身份证和电话号码等信息被泄露了。从此,她再也没有参加过类似的团游,认为“只是凑热闹,没意思。”

这与冯莎的观察一致:“那些经常参加购物团的人,最初觉得新鲜,但后来基本就不再去了,游客逐渐消失。”常亮也因为客人的反馈而放弃了购物团。他表示:“游客回来后都要求我下次安排不含购物点的行程,价格无所谓。于是我选择了更高端的路线。旅行社给我购物团的路线,我也不再走了。”

03 治理低价游的难点在哪里?

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和市场的逐步规范,不合理的低价游产品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。

复旦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沈涵指出,近年来,旅游管理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对低价游的监管和处罚越来越严格,旅行社也不再敢通过增加购物来弥补亏损。然而,彻底根除“低价游”并非易事。

沈涵提到,相较十几年前,如今一些“低价游”旅行团会明确告知游客行程中包含特产店和小众景点,以低价吸引价格敏感且时间宽裕的中老年人,形成了一种“你情我愿”的消费模式。最终,商家精准推销,景点获得稳定的客源,游客以较低的价格观光,而旅行社则从中赚取折扣和返点。在多方“共识”下,一些“低价游”逐渐形成了相对成熟的“商业模式”。

此外,中国的旅游市场规模庞大,发展水平参差不齐。舟山市文旅局曾指出,即使调动了近百名公安、市场监管、运管和交警等力量,对当地某著名旅游市场进行监管执法,但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,执法力量显得单薄。

部分旅游团还在钻监管的漏洞。例如,不搞“强制消费”但“地接导游”会故意延长购物点的停留时间;要求游客声明“自愿购物”并全程录像等。

沈涵建议,如果真的想参加“低价游”,可以事先拍下车牌、导游及其证件的照片,万一遇到强制购物、无证导游或虚假宣传等侵权行为,可以通过“12345”热线等渠道投诉举报,并提供相关的违法线索。


山东旅游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品质为先,拒绝推出任何劣质低价游产品。我们致力于为每一位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,精心挑选了丰富多样的高质量旅游线路,确保每一段旅程都充满愉悦与收获。欢迎大家随时浏览我们的官方小程序,那里汇聚了海量精选旅游产品,无论是国内游、出境游还是主题旅游,都能找到适合您的完美选择。让我们带您走进一个更美好的旅游世界!